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昌化古邑东坡情

昌化古邑东坡情

关键词:东坡情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昌江历史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hncj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850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 苏轼撰写、后世镌刻的《峻灵王庙碑》残存部分。

  昌化大岭上的“峻灵王”巨石。

  “坡公曾暂遇,昌化至今称。”这是清初临高知县陈垂祝贺高日旦在康熙十一年任昌化县令的诗句。意思是说:昌化县历史悠久,东坡先生也曾经来过。

  昌化是海南岛建置最早的郡县之一,汉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始称至来,隋大业三年(607年)称昌化,现为昌江黎族自治县。一代文豪苏东坡于宋绍圣四年(1097年)四月被贬昌化军(海南儋州)任琼州别驾,曾到“三月菊花开满林”(高日旦:《菊花》)“桑枝刺眼麦齐腰”(苏东坡《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》)的昌化军所辖的昌化县游历。

  深受中原文化熏陶的昌化县有名闻遐迩的峻灵王神石、峻灵王庙、二水洲双溪书馆和治平寺等名胜景观,这些都留下了东坡的脚踪和诗文。

  寻觅东坡昌化迹

  苏东坡被贬任琼州别驾,在儋州居住时,曾慕名游历昌化,在双溪馆逗留三月有余。留下《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》和《峻灵王庙碑》等诗文。

  在他游历昌化的时代,昌化没有多少阑珊的古迹让他感怀。他怀着“世念久阑珊,随寓随安”(魏了翁《浪淘沙》)的心情,从县治所在的二水洲双溪书馆出发,沿着溪水寻溪源,一路观花赏景。“乱山滴翠衣裘招,双涧响空窗户摇。”是他看到的第一组景观。二水洲是昌化江在出海口处冲刷形成的沙洲小岛,经过岁时伏腊的冲积,偌大的出海囗被沙洲分成了两股支流入海。二水洲的自然景色迷人别致,秀色可餐,依江临海,溪竹摇曳,水波粼粼,落日余晖甚是美煞,“桑枝刺眼麦齐腰”。二水洲旁的乌坭港(今昌化港)渔舟唱晩,尽显华南渔汛的丰收景象;双溪水咕咕流淌的声音清脆悦耳;水声、风声、读书声尤如一曲动听的音乐沁入心脾,山景、江景、窗景尽入眼帘,引发诗人无限的遐想。

  昌江文化教育历史悠远。唐贞观年间(627~649)的王义方被贬为吉安(今昌江县境内)县丞时开办讲学堂,因而有“海南儒学教育第一人”之称。昌化县在二水洲开办双溪书院,至今已有1400年左右的历史,是海南岛开化,接受文明最早的郡县之一。从目前所知的史料考证,双溪书院(馆)始建于唐代,建在昌化县二水洲(又名“双溪”)中。

  面对着浸润了王义方“开陈礼乐,敷扬文教,人人悦颜”(《新唐书·王义方传》)而朗朗书声的双溪书馆,东坡的诗意迸发,并将这绚丽的景色深深地烙进了诗文中。他还在兴致盎然之时,亲自走上讲堂,向昌化学子传授诗书礼乐。

  东坡先生寻溪源到治平寺。治平寺为佛教寺庙。据《昌江县志》记载:佛教于唐朝始传入昌江,“乾封中(667年)置景昌观,而后历经宋元明清几代的发展,县境内先后建有宁寿寺、治平寺等寺庙。解放前夕仅存治平寺1处,僧尼3人。”治平寺建在新城西南方位,与县衙相距不远。据史料推算,建设年代不晚于宋仁宗嘉祐年间(1056-1063)。庙宇五层,室二十一间,陶瓦建筑,恢宏壮观。香客纷至沓来。苏东坡被贬来到治平寺时,治平寺虽已无昔日的繁荣,但寺里仍游人不断。至明永乐年间(1403-1424年),治平寺开始沦废。

  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,昌化知县陶元淳征招民夫,按原样重建治平寺。立庙五层,二十一室,治平寺重建后,招回老僧董其中主持寺事。治平寺得以正常运转。陶元淳作《重建治平寺碑记》一文来记录此事。其文用碑阴刻并立于重建的治平寺里。该碑距今317年,现完好。

  由于该寺在解放后彻底沦废,寺庙完全拆毁,该碑现被移位于新城村门旁的村委会广场内,并建一凉亭遮护。碑高200厘米、宽80厘米、厚10厘米,碑额横书题“治平寺碑”,楷体阴刻。碑文直书楷体阴刻,共15行724字,其内容是记述了昌化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及苏东坡视察治平寺和重建治平寺等情况。现为昌江县级保护文物。据村中老人说,还有一块碑(内容不详)多年前因修建村门口路而被垫埋在下面。

  新城村西北方向约500米处有一赛马场。据村中老人介绍,它是当时科举考试学子考取功名进行赛马或栓马的场所。我们沿着所指方向寻觅,只见一条不太宽的路曲折向前,一块较大的场地摆在那里。村民说,这就是当初的马场。望着这块场地,我们努力找寻,似乎想寻觅出当初学子们跃上战马,驰骋飞奔的场景。

  东坡身影嵌神石

  琼崖千里块海中,

  民彝杂居古相蒙。

  方壶蓬莱此别宫,

  峻灵独立秀且雄。

  为帝守宝甚严恭,

  庇荫嘉谷岁屡丰。

  大小逍遥逐虾龙,

  鹧鸪安栖不避风。

  我浮而西今复东,

  碑铭晔然照无穷。

  这是苏东坡《峻灵王庙碑》里咏叹峻灵王的铭文。峻灵王神石坐落在昌化大岭(古为大陈山、落膊岗等名)距山顶100米左右的西南侧山腰上,高约20米,顶端有一宛若帽状的薄石,戴在巨石头上,形似“巨人冠帽者”。在其20米的东侧,还有一块比峻灵王矮两三米的巨石立在那里,民间相传与峻灵王同称为兄弟石,是兄弟捕鱼未归而化。作为百姓心中偶像的峻灵王,早在五代十国之南汉(917—971)时期就被封为“镇海广德王”,在宋神宗元丰五年(1082年),诏封为“峻灵王”,到了清光绪十二年(1886年),敕封为“昭德王”。昌化岭是风光旖旎的名胜之地,十里九峰,以岩奇、山青、花香、泉甜构成八景:石林叠翠、洞天仙境、石坛炼道、海角天堂、一线天、仙井、蓬莱亭和观海观江奇峰。昌化大岭上的神石是中国唯一三次被皇帝敕封为“王”的神石,由于此因,该岭也成为海南社会地位最高和最有灵气的山岭。现在,以昌化大岭、峻灵王石、峻灵王庙组成的“峻灵王文化空间”,已被列为昌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

  在昌江,峻灵王有多种传说,清代王云清进士在《峻灵明王出世纪略》中说:“明王本天皇氏第五子,生于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时。及地皇氏嗣立。”此外还有昌化岭大公、飞来庙、补天遗石等动人的传说故事。这些故事无不寄托出人民向往过上没有强暴欺凌,安宁、祥和生活的美好前景。

  东坡在《峻灵王庙碑》中这样描述峻灵王:“自徐闻渡海,历琼至儋耳,又西至昌化,西北有山秀峙海上,石峰巉然,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者,里人谓之‘山落膊’。……南彝有望气者曰:‘是山有宝气,上达于天。’舣舟其下,斫山发石以求之。是夜大风,浪驾其舟空中,碎之石峰之右,彞皆溺死。儋之父老犹有及见败船于山上者,今犹有碇石存焉耳。……山有石池,产有紫麟,里人不敢犯。石峰之侧有荔枝、黄柑,得就食,持去即有风云之变。……峻灵独立秀且雄,为帝守宝甚严恭,庇荫嘉谷岁屡丰。大小逍遥逐虾龙,鹧鸪安栖不避风。……”苏东坡认为被贬海南三年,凄风苦雨,“饮咸食腥,凌暴飓雾,而得生还”实为得到峻灵王的保护。因此,他“谨再拜稽首,西向而辞焉。且书其事,碑而铭之。”苏公仕途屡遭贬斥,渡海前曾在徐闻伏波庙求伏波将军保佑。居儋时也寻访冼夫人庙并作诗赞扬。但在“诏徙廉州”北返时,没有言及伏波、冼夫人对他的保佑,却满怀感激之情,用纪实的手法写下一篇《峻灵王庙碑》。

  经过时间的冲刷,现在的二水洲和新城村,已很难找到它当时曾经作为县城的模样。古时的建筑大都换成了楼房,那供县令和吏役们通行的鹅卵石铺就的路,已被水泥路所替代;那有些威严肃穆的县衙也成了断垣残墙;那曾经林木深秀,意境迥异,香火不绝,香客如云的治平寺也成了传说,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。只有那残存的城墙,随意丢弃的古建筑的石柱、石板,还在告诉后人,这里曾经是昌化县的县城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历史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